近年来,我国塑料制品出口取得了较快增长。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0年1-10月,我国塑料制品的累计出口量约为611万吨,较2009年同比增长了13.8%,虽然从数据统计上看,塑料制品行业终端需求日益回暖,但中国塑料行业正面临新一轮危机。
一、原料价格上升,生产成本不断上升。
近些年来,塑料制品的原料价格不断上升,而且运输费和电价也连续上涨,再加上今年我国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,取消了部分塑料产品的出口退税率,国内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加大,塑料制品出口难度进一步增大。自2010年7月15日起,我国取消了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,其中包括乙烯聚合物、苯乙烯聚合物、氯乙烯聚合物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塑料产品的废碎料及下脚料,这更使国内塑料制品生产企业雪上加霜。
二、产品附加值低,缺乏规模效应。
我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大国之一,加工企业众多,但是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,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,企业生产多走低端路线,我国用于出口的塑料制品大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,而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殊工程塑料制品出口相对较少,产品附加值不高,从而导致企业出口量虽然不少,但利润却难以增加,制约着出口竞争力的提升。
三、国内相关标准滞后,引发国内塑料制品出口受阻。
国内生产的塑料食品包装和容器中,部分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DOP增塑剂。由于国内现行的法规中尚未明确食品容器中增塑剂的较大允许量,而欧美日韩等国已纷纷出台标准和法规,这将可能引发国内塑料制品对上述国家出口受阻。
四、进口货冲击中国市场,国内生产企业压力大增。